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276

年份

2024 1

2023 23

2022 26

2021 15

2020 14

2019 27

2018 12

2017 11

2016 7

2015 8

2014 7

2013 3

2012 7

2011 9

2010 10

2009 7

2008 4

2007 6

2006 11

2005 13

展开 ︾

关键词

钱学森 11

系统科学 5

人工智能 4

代谢组学 4

仿生学 4

医学教育 4

2型糖尿病 2

G蛋白偶联受体 2

X射线 2

中国 2

中药 2

人才培养 2

储层 2

创新 2

可拓学 2

合成生物学 2

大数据 2

密码学 2

工程科技人才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当代工程观与工程教育

汪应洛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17-20

摘要:

当代工程观反映了当代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构建的新趋势,对于开展工程教育和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人才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当代工程观的基本内容;探讨了传统工程教育中的存在过分强调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问题;提出了以综合理性为主导,融合当代工程观的当代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 工程观     当代     工程教育    

基于 5G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卢向群,孙禹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6期   页码 120-128 doi: 10.15302/J-SSCAE-2019.06.020

摘要:

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智慧学习空间不断出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便捷化、多样化需求也日益凸显,而第五代移动通信( 5G)技术以其大带宽、超高可靠、超低时延、大规模物联等特征,将成为教育网络甚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能技术。本文重点探索 5G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梳理教育信息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教育网络面临的技术挑战,从教学、教研、教育管理三方面着手,论证提出相应的 5G应用场景,形成 5G教育信息化总体视图。面向 2035年, 5G的技术普及与应用拓展,将不断丰富教育场景的内涵,推动教育场景的变革,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原生动力。

关键词: 教育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5G 技术     应用场景    

智慧的开端: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Views & Comments

Helen Atkinson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1期   页码 45-47 doi: 10.1016/J.ENG.2016.01.031

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3期   页码 6-15

摘要:

文章强调"大成智慧学"是新世纪的需要,"大成智慧"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结合。为此,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信息,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

关键词: 大成智慧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大成智慧工程     总体设计部     大成智慧教育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张志军,张阳,李一萱,于晓松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93-97 doi: 10.15302/J-SSCAE-2019.02.004

摘要:

医学教育承担着为医药卫生事业输送人才的重任,为了满足“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需求,缓解医学人才稀缺的现状,提升高等医学教育人才输出的质量,亟需根据医学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用以保障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多层次、科学、合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教育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评估    

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

郭哲,徐立辉,王孙禺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179-188 doi: 10.15302/J-SSCAE-2022.02.016

摘要:

从《21世纪议程》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国际社会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整合重塑以取得创新突破;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引领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同时,日益成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本文在梳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撑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从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关键能力新要求、国际工程联盟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框架解析、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实践3个方面展开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总结了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设计和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认为,我国面向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行动策略应从注重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协同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优化专业布局、发挥专业集群优势,赋能课程教学、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强化专业认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工程科技人才     需求特质     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框架     工程教育    

全民健康和医药卫生教育及法规体系研究

刘晓云,常春,侯建林,杨健,田传胜,纪颖,胡丹,孟庆跃,王陇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2期   页码 50-54 doi: 10.15302/J-SSCAE-2017.02.008

摘要: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全民健康教育、卫生人才培养及卫生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本文总结国内外已有经验,分析我国全民健康和医药卫生教育及法规体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全民健康和医药卫生教育及法规体系的政策建议: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的强制性;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适宜卫生人才

关键词: 全民健康     健康教育     医学教育     卫生法律    

流产后避孕咨询与教育对人工流产后妇女避孕行为的影响初探

袁钦钦,许良智,宿宓,聂颖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5期   页码 34-38

摘要:

探讨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加强流产后避孕咨询与教育对其避孕行为的影响。选择2011 年10 月25 日—2012 年4 月10 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200 人,流产后常规处理并加强避孕咨询与教育(加强干预组),两组均于术后1研究表明,及时通过加强流产后避孕咨询与教育,能提高人工流产后女性的避孕意识,增加避孕知识,提高正确避孕措施的使用率,更好地促进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流产后咨询与教育     避孕行为    

院校医学人才教育发展现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探讨

白慧君,冯昊,王彩云,付文华,高百红,詹启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69-73 doi: 10.15302/J-SSCAE-2019.02.003

摘要:

院校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承担着为医药卫生事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药服务模式在我国经历重大变革,国际院校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类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医药卫生院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国际上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为参照,探讨与我国现代医药卫生人才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国家医药卫生人才院校教育培养架构体系

关键词: 院校教育     医药卫生人才培养     政策建议    

代谢组扩展生物的“旁中心法则”——对理解基因组-糖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互作的意义

Albert Stuart Reece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6卷 第7期   页码 16-16 doi: 10.1016/j.eng.2022.07.011

摘要:

The central dogma of biology holds that the transcription of DNA into RNA and the translation of RNA into proteins forms the primary axi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1]. Following major advanc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mplex glycan and lipid chains that are added onto these basic building blocks, the glycome and lipidome have recently been added to this doctrine as an exciting new extension named the ‘‘paracentral dogma” [2]. However,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biological systems can include many layer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modern omics technology platforms relating to both cell-intrinsic and cell-extrinsic layers of control, including metabolomic, microbiomic, immunological, epigenomic, epitranscriptomic, 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layers [3].

It is well known that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ave a metabolism that is based on glycolysis and glutaminolysis [4]. Although this provides less energy to the cell tha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t suffices for these cells’ needs, since such cells are generally relatively quiescent and normally suppress energy-intensive processes such as genome du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Moreov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high intracellular lactate levels involved in such states not only inhibits the key gatekeeper enzymes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nd carnitine palmitoyl acyltransferase) but also actually covalently modifies them by lactyl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is inhibited metabolic–epigenomic state [5]. In addition, intermediate metabolism and nutrients are the source of the very extensive library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to DNA, RNA, and proteins, as well as supplying cellular energy for many of the required reactions. Hence, the metabolic state locks in and reinforces the epigenomic state, and the metabolome and epigenome thereby play mutually reinforcing roles. This self-reinforcing coordination explains why it is so difficult to generate induced pluripotent cells and is a contributory explanation for why the described protocols typically have such low cellular yields. 

These concepts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when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ncer cells are de-differentiated, similarly rely on glycolysis and glutaminolysis, and are similarly metabolically–epigenomically–genomically synchronized. The disruption of this metabolic system is a key focus of mechanistic cancer research.

Thes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mply that the descriptive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newly described ‘‘paracentral dogma” of biology may be usefully and meaningfully extended by including the metabolome, along with the genome, transcriptome, proteome, glycome, and lipidome, to describe cell-intrinsic regulation—not only in terms of another omics analytical layer but also as a fully predictive and interactive partner in the symphonic-like multilayer coordination that evidently comprises cellular regulatory layering.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公共卫生院校教育发展研究

李建涛,张志红,曹利美,魏美琪,聂继盛,何纳,李立明,王彤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页码 55-63 doi: 10.15302/J-SSCAE-2023.05.002

摘要:

教育目标和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欧洲早期主流的公共卫生院校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① 以德国为代表,把公共卫生教育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目标是培养公共卫生专家,学科重点是微生物、流行病、统计在学制设置上,因学校、学位类型、是否全日制等有所不同,公共卫生硕士教育制以1~2年居多。科学学位学制较专业学位的学制长,非全日制学制较全日制的学制长。美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基本必修课程大致分为7个模块,包括生物统计、流行病、环境卫生、卫生服务管理、卫生政策与策略、社会行为科学、伦理学。在完成基本课业的同时,实践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可见,我国公共卫生院校教育科建设普及情况尚可,但中西部院校在学科建设水平上仍与东部高校存在差距。针对专任教师,要强化全日制教育历、实践工作阅历和教学科研实力要求,面向海内外吸纳高水平师资;针对教学实践基地师资,要强化教学能力和带教经验培养,积极推动“高校+基地”双导师制度。

关键词: 健康中国;公共卫生;公共卫生院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培养    

发展中的化学工程与天律大学的化工教育及科研基地

王静康,余国琮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104-106

铸就明天的知识竞争力——中美《科教兴国》战略的比较

张曙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11期   页码 53-56

摘要: 阅读《在崛起风暴之上腾飞——为了美国更美好的经济明天注入能量和补充人力》报告后,列举了我国科技、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就美国“科教兴国&rdquo

关键词: 科教兴国     科技发展     教育改革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及发病机制综述 Review

Asis Khan, Jahangheer S. Shaik, Patricia Sikorski, Jitender P. Dubey, Michael E. Grigg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期   页码 10-19 doi: 10.1016/j.eng.2019.02.010

摘要: 虽然分子流行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RNA)和犬新孢子虫物种特异性DNA探针(pNc5)中的18S rRNA和ITS1因此,需要基于全世界多个虫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群体基因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新孢子虫目前的种群遗传结构,最终
确定能够更有效对抗牛新孢子虫病的疫苗候选者。本文的目的是概述我们目前对新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和基因组的理解,并将其与密切相关的顶复门寄生虫哈蒙球虫和弓形虫结合起来。

关键词: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群体遗传,基因组,宿主反应,疫苗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Artical

Peter Sachsenmeier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225-229 doi: 10.1016/J.ENG.2016.02.015

摘要:

仿生(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学科) 以及合成生物,将和过去50年的硅芯片一样与工程开发、工业发展产生紧密联系。化学工业已经将白色生物技术应用于新工艺、新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合成生物也已经应用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中,并利用特制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催化剂获取太阳能。而仿生在制药、处理工程以及DNA存储领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些研究将给生物带来新思考。生物工程将和今天的数字化技术一样驱动创新。本文讨论了生物工程,特别是碳基生物燃料的应用和细胞饰变的技术与风险。大数据、分析和海量存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合成生物在未来50年将和当今的数字化一样普遍且具有革新能力,但是目前它的应用和影响力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采用了将生物工程发展分为五个阶段(DNA分析、生物回路、最小基因组、原始细胞、异源生物)的普遍分类方法,阐述了其对安全与保障、工业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作为跨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伦理问题及公众对仿生和合成生物结果的公众讨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 仿生     合成生物     生物工程     生物传感器     生物燃料     生物武器     虚拟进化     原始细胞     异种细胞     经济意义     工业5.0     德国     中国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当代工程观与工程教育

汪应洛

期刊论文

基于 5G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卢向群,孙禹

期刊论文

智慧的开端: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Helen Atkinson

期刊论文

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期刊论文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张志军,张阳,李一萱,于晓松

期刊论文

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

郭哲,徐立辉,王孙禺

期刊论文

全民健康和医药卫生教育及法规体系研究

刘晓云,常春,侯建林,杨健,田传胜,纪颖,胡丹,孟庆跃,王陇德

期刊论文

流产后避孕咨询与教育对人工流产后妇女避孕行为的影响初探

袁钦钦,许良智,宿宓,聂颖

期刊论文

院校医学人才教育发展现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探讨

白慧君,冯昊,王彩云,付文华,高百红,詹启敏

期刊论文

代谢组扩展生物的“旁中心法则”——对理解基因组-糖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互作的意义

Albert Stuart Reece

期刊论文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公共卫生院校教育发展研究

李建涛,张志红,曹利美,魏美琪,聂继盛,何纳,李立明,王彤

期刊论文

发展中的化学工程与天律大学的化工教育及科研基地

王静康,余国琮

期刊论文

铸就明天的知识竞争力——中美《科教兴国》战略的比较

张曙

期刊论文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及发病机制综述

Asis Khan, Jahangheer S. Shaik, Patricia Sikorski, Jitender P. Dubey, Michael E. Grigg

期刊论文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Peter Sachsenmeier

期刊论文